【可力亚心理课】一个孩子的7次尝试和1次成功
2023/05/19

小Q是道馆少儿班的孩子,安静听话,看见老师会害羞地微笑。课间同学们追逐打闹,她总是站在边上看,好像想融入,又不知从何做起。妈妈送她来练跆拳道,就是希望她胆子更大,更外向一点。

很快,小Q就遇到了困难。每堂跆拳道的结尾,有“说话”训练。幼儿班的孩子,需要走出队列,告诉大家这周做了什么家务。一到这个环节,小Q就极其紧张。老师用尽浑身解数,微笑,鼓励,诱导,小家伙的脸绷得紧紧,就是不肯上台。

师生关系融洽的情况下,孩子拒绝老师的要求,最大的可能是这个要求对她来说太难。而难的原因是,这个要求里所包含的要素,某些 “地基”尚未建好。于是,我们的任务从“鼓励引导”变成了“给小Q搭地基”。

首先,我们跟小Q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,不要着急,不要催她,并让小Q继续保持做家务的习惯。爸爸妈妈也表示会“从长计议”。

第一周,下课后我揽住小Q的肩膀,“听妈妈说你在家洗碗了?”小Q点点头。我用夸张的语气说“哇,厉害呀,洗碗有点难的!那你还做了什么家务呢?”小Q说“还有扫地,整理玩具。”我继续用夸张的语气“原来做了这么多家务啊,那你也应该得到家务的葡萄”(道馆用来换奖品的贴纸)。

小Q去领葡萄积分了,很开心。第一个台阶顺利铺好。

第二周,课后我又叫住小Q:“这周咱们做了什么家务呢?”。在发葡萄的时候,我对她说:“老师下课忙,万一没问你,你过来告诉我好不好?”小Q点点头。

第三周,还在上课呢,排队时靠近的小Q偷偷说:“刘老师我做家务了”。瞬间我就绷不住了,太开心!

第四周,下课后我故意在人多的大厅里等。小Q来找我,我说:这里有点吵,咱们都声音大一点好不好?小Q看了看旁边的人,虽然为难,还是尽量提高嗓门说:“扫地,洗碗,拿快递!“我给了她两个积分,一个是做家务,一个是声音有力量。

第五周,我们继续在大厅里提高嗓门说话:)

这周妈妈给我发消息,说小Q在家里模拟了当众讲话,爸爸妈妈做观众。完成得很好。嗯,这是非常好的助攻。我觉得可以“推”她一把了。

第六周上课前,趁孩子们还没排好队,我把小Q叫到队伍前面,嘱咐了她几句“多喝水”之类的话,一边观察她的表情。相信小Q也感觉到了,站在队伍前面没那么可怕。

这一天小Q终于主动举手了,走到大家面前。因为紧张,家务只说了一个就卡壳了,愣在原地。老师拍拍她的背,让她先下去。问全班同学:你们有卡壳的经历吗?

孩子们七嘴八舌“有过的”,“想起来再说就行了”,“多说几次就不会忘了”。小Q在队伍中,小脸终于缓和了。

第七周,小Q没有举手,但是我一叫她就上来了,表达完整流利。老师和全班同学为她鼓掌。

下课后,小Q趴在我的耳朵边上说:“刘老师我下周会自己举手的。”突然的亲密搞得我差点热泪盈眶。

第八周,小Q终于!独立!完整!地表达出来了。

再后来,她能主动带少儿班的准备活动,下课抱着球跟同学打成一片(是真打,我们这儿一下课各种球满天飞)。最近在忙着练跆拳道腿法手法,准备在幼儿园毕业晚会上大显身手。

育儿书里都说,要给孩子赋能。在我看来赋能就是修台阶,让孩子能踏实踩着不断向上走。如果我们把“当众表达”拆分开,它的台阶就是1.有逻辑地说话;2.能大声说话;3.能走到大家面前说。如果孩子在这三个台阶上都能拥有自信,当众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
也有人说,这就是个胆量的问题,强迫她说几次就好了。问题是这样练的可能不是胆量,而是屈从性。在心底,她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愿意出来,还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?孩子小还能逼一下,长大了这招还能奏效吗?

道馆里我们也经常接到父母的咨询,孩子不愿或不敢做XX,怎样让他做到。我们的建议是把任务拆解成孩子能完成的模块,分阶段练习。当你围绕目标,有过数次成功的经验,目标就不那么遥不可及了。不止孩子,咱们大人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。